书记、校长信箱 信息门户 图书馆 科技查新 邮箱系统 VI系统 网上党校 教育在线 English 旧版入口

山一大要闻

校(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9-05-2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5·17”重要讲话发表3周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论坛组委会、当代中国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在山东泰安合作举办主题为“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与研究方法”的第七届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论坛主席朱佳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校长(副院长)彭春雷、徐淑凤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媒体记者100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徐淑凤主持。

 

 

开幕式上,彭春雷致欢迎词,代表校(院)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校(院)的基本情况。彭春雷表示,作为承办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将全力支持此次研讨会的各项工作,为会议顺利召开提供坚强保障,希望与会专家对校(院)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国史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不断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中国史理论的学科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朱佳木致开幕词并作了题为《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的学科体系》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3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论坛举办研讨会,具有特别的意义。通过这次会议,要进一步推动国史编研,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学科体系,用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3周年。

 

 

朱佳木围绕“当代史编研是不是一个学科”“当代史编研是什么学科”“当代史编研是否具备了构建学科体系的条件”“构建当代史学科体系需要解决哪些基本理论问题”“构建当代史学科体系为什么需要加快”等方面,就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学科体系的有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他指出,这一学科体系未能构建既不适应当代史编研学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也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对其社会功能发挥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通过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当代史学科体系,更加有针对地开展当代史编研,进一步增强当代史编研的说服力、战斗力,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新中国历史,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信心的任务;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当代史的经验研究,进一步确立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全面深入总结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智力支持的任务。

朱佳木强调,当代史编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间具有极其密切的内在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致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在今年“两会”期间他又提出希望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我们要抓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代史备受关注的机遇,力争当代史学科体系建设在已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贡献。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52篇。研讨期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的50余位学者,围绕“当代中国史学科体系包括哪些要素”“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什么关系”“当代中国史有哪些主要经验”“当代中国史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10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

在闭幕会上,三个小组代表汇报了分组讨论的情况,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论坛副主席武力作了会议总结。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员:林国亮   摄影:姜珊   编辑:任纬兵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鲁ICP备1902749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84号

总值班室电话:0531-5955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