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信箱 信息门户 图书馆 邮箱系统 VI系统 网上党校 教育在线 English 旧版入口

人才培养

叶振/张媛英教授团队教研成果刊发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发布日期:2023-03-07

近日,临床与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叶振/张媛英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中科院2区,IF=6.06)再次发表3D打印模型在医学生教学和住院医师教学系统评价的教研论文:Meta-analyzing the efficacy of 3D printed models in anatomy education(Figure 1)。该论文是该团队前期发表的The role of 3D printed models in the teaching of human ana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Figure 2,BMC Medical Education,中科院3区,IF=3.26,SCI引用30次)又一教研成果。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叶振博士为第一作者,张媛英教授、伊淑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侯海峰教授为系统评价方法部分提供了技术支持。

Figure 1

Figure 2

人体解剖涉及到医学PBL教学、住院医师培训等。在医学院校和医院人体解剖学教学时,人体标本存在来源、长期保存等局限性因素,是医学生教学、住院医师培训的掣肘因素。二维图谱/CT等存在空间立体局限性。3D生物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的控制下,通过逐层组装生物材料打印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在过去的十年中,3D生物打印技术发展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3D生物打印也逐渐进入医学教育领域。例如,3D打印的解剖模型可以代替人体标本或人体局部解剖结构作为医学生或住院医师的教学工具。

该系列论文,主要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以R语言为统计学工具。将3D打印的人体器官模型组与人体标本组、二维图谱/CT组等进行了比较。在短期培训的成绩测试、满意度等方面,3D打印组有一定优势。该系列研究利用回归分析,挖掘了影响结果的潜在因素。纳入研究的文献发表年份和地区影响了标准化均数差(SMD),文献发表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异质性原因。器官位置和参与者身份对SMD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该系列研究的3D打印人体解剖模型可为PBL教学、实习医师、住院医师等培训提供新思路。

Figure 3.均值与标准差的推导

Figure 4. (a)纳入研究的文献发表年份与SMD的回归分析。(b) 文献发表地区与SMD的回归分析。

该系列研究得到了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项目(2020年No.143)和山东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M2020107)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3389/fbioe.2023.1117555(Meta-analyzing the efficacy of 3D printed models in anatomy education)


供稿:临床与基础医学院   图文:叶振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鲁ICP备1902749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84号

总值班室电话:0531-5955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