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所)成立于1983年12月,位于济南市经十路18877号,隶属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一所以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为支撑的从事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药学研究与教育机构。
该所主要从事抗肿瘤新药、防治心脑血管病新药、抗病毒新药、抗衰老药物及治疗其它常见病、多发病新药的基础和开发研究工作,承担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为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并面向社会承担有关业务指导、实验研究、咨询服务等工作;同时,该所为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承担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和药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药物化学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任务;还承担济南大学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和制药工程系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验教学任务。
该所下设办公室、天然药化研究室、合成药物研究室、药理研究室、制剂研究室、新药中心等6个科室,设有山东省抗衰老研究中心、山东省药品临床前实验研究中心、山东省药物释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特色研究中心,设有药效学评价、药物生产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2个“药学特聘专家”岗位,拥有山东省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单元技术平台、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山东省生物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平台,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重点学科——天然药物化学。该所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建设单位,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理事会成员单位,山东省毒理协会挂靠单位。
该所现有工作用房11637平方米,固定资产2191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72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58台(套),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红外光谱仪、毛细血管电泳仪、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IOPAC十六道生理信号分析系统、法国EMKA动物无创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大型制备液相色谱仪等均为国际先进精密仪器,可满足创新药物研究开发需求。
该所现有在职职工6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4人,具有高级职称者29人,中级职称者2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硕士学位者1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科带头人2人,药学特聘专家2人,国家一级学会理事1人,省级学会理事长、理事、副主任委员2人,国家级刊物编委1人,省级刊物编委1人。
该所注重自主创新,不断强化“创新研究团队”的能力。自2008年以来共承担院级以上课题51项,其中国家级973子课题1项,86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重大专项2项,省级课题25项;获各级成果奖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18项;在国家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82篇,其中SCI收录38篇。
该所注重“产学研”合作,以创新药物研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加强与企业联合。该所成功开发3类新药替吉奥胶囊,转让给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2008年底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2009年当年销售额过亿元,目前销售额过15亿元,“增效减毒抗癌新药替吉奥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12-J-235-2-02-D02)。与山东禹王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的“高纯度海洋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研究与开发”获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支持,为企业鱼油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为企业鱼油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技术支持。2008年~2013年,以专利到期药物研发为重点,研究开发新药32个,其中3个已获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获临床批件23个,4个申报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项目正在审评中,7个已完成临床研究准备申报生产,14个在临床研究过程中,7个申报临床新药在审评中。近五年,签订各类技术转让服务合同350余项,合同金额5500余万元。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四环科宝、广东众生药业、齐鲁制药、鲁南制药等国内众多制药企业有着密切良好的合作关系。
该所坚持“研教并举、系所合一”的原则,促进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自2009年起开始承担济南大学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院药学系和制药工程系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验教学任务,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丰富”的“本科教师团队”,先后有33名青年科研骨干获得教师资格。该所药物化学、药理学专业是硕士研究生的授权学科,药物化学专业自1981年、药理专业自2006年承担培养硕士研究生任务,2010年获得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授权点,2008年~2013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6名。
该所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突破口的发展模式”,培养与引进并举,以培养为重点,引进为补充,提升“药物研发团队”和“药物评价团队”的自我培养、自我管理与良性竞争。2008年~2013年, 在职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先后选派6名科技骨干到国外进修考察及参加学术交流;141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同时还围绕新药研发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研发新政策、新技术要求等,举办专业技术及管理培训57期。5年来,该所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共接待国内外专家17人次来所考察、讲学及技术合作,旨在提高和开阔科研人员学术视野的基础上,提升学术思维的高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该所坚持“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管理思想和“抓党建、带群团、促工作、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多次被上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励,自2008年至今保持“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2012年先后2次被省医科院授予“人才建设先进奖”,2010年被省医科院授予“科教工作先进奖”,201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科研单位”称号。该所的科室和骨干也多次受到上次单位表彰,2008年药理室被省直妇工委授予“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称号,1人被省直青工委授予“省直机关杰出(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0年所工会被省医科院授予“优秀工会组织”称号,1人被省知识产权局、省妇联和山东发明协会联合授予“第五届齐鲁巾帼发明家”称号,1人被省科协授予“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11年新药中心被省直机关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人被省直机关妇工委、省直机关工会女工委联合授予“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