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信箱 信息门户 图书馆 科技查新 邮箱系统 VI系统 网上党校 教育在线 信息公开 English 旧版入口

附院在线

17分钟,救治新记录!第二附属医院医联体建设显成效

发布日期:2023-11-02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

短短数分钟,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的一辈子。一次成功的救治,有人会因此更好地生活;错过最佳时机,他可能要面临着终生瘫痪甚至失去生命的不幸。

这正是东平县老湖镇侯先生的真实经历……

2023年10月30日10:48,老湖镇卫生院急诊科主任王双峰医生接到电话,卫生院门口南200米有病人倒地,医护人员火速出诊并将情况汇报给正在老湖镇卫生院进行医联体帮扶的第二附属医院ICU专家魏灿征医生。患者当时昏迷,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生命垂危。两位医师看过病人后,考虑急性脑卒中,立即启动脑卒中紧急治疗流程,急诊科、检验科与CT室待命,CT室立即清空非急症患者。

10:52,4分钟后患者入院,绕行急诊科,直接进入CT室完成检查,魏灿征医生立即阅片后作出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迅速拟定治疗方案,并在等待过程中完成静脉通道建立、急诊采血化验。完成检查后,他立即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询问既往病史,排除溶栓禁忌症,提出急诊溶栓治疗。患者家属同意后立即启动溶栓流程。

时间就是大脑,每一分一秒的延迟可能意味着患者脑细胞的不可逆性坏死。医护人员一刻也不容迟缓,取药、配药,各项准备工作同步进行。

11:02,患者进入急诊科,完成心电图、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11:09,启动溶栓治疗。

溶栓过程中,魏灿征又联系第二附属医院ICU周亚东主任医师,周亚东主任通知急诊科、CT室和神经外科郑伟主任医师待命,随时准备为患者进行急诊取栓等高级支持治疗。

11:40,再次评估病情,患者溶栓治疗即刻见效:意识转清,认知、语言、肢体运动无异常。为妥善进行后续治疗,患者由120转运至第二附属医院。入院后,周亚东、郑伟主任医师接诊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后转入ICU二区监护治疗,患者目前病情平稳。

周亚东副主任指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取栓)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静脉溶栓治疗需要时间作为保障,其最佳时间是发病4.5小时内。其实对于脑卒中患者发现得越早,治疗越早,能抢救下来的脑细胞也就越多,溶栓效果也越好。错过了最佳时间,患者治疗效果将明显降低,致残和死亡的机率都大大增加。无论是对患者的个人身体健康,还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都是非常严重的。

老湖镇卫生院院长蒋忠海指出,本次溶栓治疗是老湖镇卫生院在山一大二附院帮扶下开展的首例静脉溶栓,不仅如此,入院到溶栓仅用时17分钟,在国内属领先水平,刷新了老湖镇卫生院卒中救治的新速度、新高度。而且,接到求助信息后,所有医护人员均跑步出院,从接诊到患者入院用时仅4分钟;各相关科室密切配合,老湖镇卫生院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无缝衔接,让患者得到了及时、高效的治疗,书写了山一大二附院与老湖镇卫生院医联体帮扶共建的新成果。

“患者发病时病情危重,目前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凡生命所需,必竭尽全力,这是我们山一大二附院人这两年一直奉行的原则。这样的结果,也是我们医护人员最期待看到的好结果。”第二附属医院帮扶医生魏灿征表示。魏灿征是医学博士,是二附院重症医学科(ICU)二区主治医师,于2023年10月被派往老湖镇卫生院开展医联体帮扶工作。进驻老湖镇卫生院后,他协助完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溶栓团队的建设,并制定工作流程,进行实战演练,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筑牢了保障,也验证了二附院“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共建共赢、服务基层”的医联体工作内涵。


通讯员:和树芸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鲁ICP备1902749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84号

总值班室电话:0531-59556066